周梅森:生活的精彩讓我無從回避

2013年05月23日 22時41分 

  20多年前以歷史小說在文壇嶄露頭角的周梅森,近年來因《中國制造》、《至高利益》、《國家公訴》等反映現(xiàn)實社會、透視改革歷程的一系列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厚愛。曾做過礦工、文學編輯,掛職出任政府官員,搞過房地產(chǎn)經(jīng)營、證券投資,近來又躋身影視編劇、制片人的行列,周梅森的人生經(jīng)歷豐富得令人吃驚。前不久,新作《我主沉浮》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并已決定拍攝同名電視連續(xù)劇。雖然依舊是現(xiàn)實題材,這部新作還是與他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日前,記者采訪了周梅森。 

  記者:前不久出版的《我主沉浮》是您計劃中這一選題的第一卷,這是您從事寫作以來最大部頭的作品吧?您對這部作品滿意嗎? 

  周梅森:《我主沉浮》我計劃寫三卷,共計100多萬字,應該是我開始寫作以來部頭最大的作品?,F(xiàn)在第一卷已經(jīng)問世了,對于我來說,《我主沉浮》耗費了我大量的心血,自己對這部作品自然是非??粗氐摹2贿^一部文學作品的價值最終還是要經(jīng)過社會的檢驗,得到讀者的認可 。

  記者:《我主沉浮》內容的時間跨度很大,寫作規(guī)模亦相當可觀,您在駕馭這個題材的時候感到困難嗎?如何解決? 

  周梅森:《我主沉浮》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寫作難度是比較大的。這部作品涵蓋了我國25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時間跨度非常大,同時還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不同層面的人物,這些對我的創(chuàng)作而言都是一種考驗,我力求在作品中將當代生活的真實面貌呈現(xiàn)給讀者。我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對中國當代生活非常熟悉,然而當這部作品需要的寫作素材積累、靈感的來源已水到渠成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將這些素材還原到筆下形成文字、進行表達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也就是說作品的結構設計頗費思量,所幸我找到一個可以自如駕馭這些素材的結構模式。 

  記者:您曾經(jīng)到徐州市掛職體驗生活,對地級市政府部門情況比較了解,可是《我主沉浮》中反映的是省級領導班子的工作和生活,這些細節(jié)您是如何把握并令讀者信服的呢? 

  周梅森:其實在我以前的作品中已經(jīng)有涉及到省級領導干部工作、生活的內容。過去我的作品基本上以地級市作為內容平臺,上到省里,下到鄉(xiāng)鎮(zhèn)?!段抑鞒粮 分械膬热荼容^復雜,結構也比較宏大,是以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同時發(fā)展又不太平衡的大省在改革開放25年中走過的歷程作為故事的總體背景,刻畫了一位省長和他身邊的一些政治、經(jīng)濟精英人才的成長過程,應該說寫作平臺較以往地級市的背景又上移了一步。選擇這個平臺并非我的主觀寫作意圖,而是題材本身決定了必須將故事放在省級背景下。作品涉及到四個地級市、省委領導班子的行政關系以及25年的改革歷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創(chuàng)造了什么,我們又失去了什么?在這本書中我進行了反思。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程家由 【打印文章】 【發(fā)表評論】

主辦單位: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版權所有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蘇ICP備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