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菊花開放·十品詩話》(詩歌文論集)

(2021-11-17 13:58) 5962467


  一、基本信息

  書名:《且看菊花開放·十品詩話

  作者:十品

  出版時間:202111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ISBN:978-7-5126-9144-5

  CIP核準號:2021196157

  定價:68.00元

  二、作者簡介

  十品  本名:葉江閩,生于江蘇,祖籍福建。當代詩人、作家,寫作三十余年,發(fā)表作品約500萬字。部分詩作被譯成英文交流到國外。曾獲“詩神杯”全國新詩大獎賽一等獎及“十佳詩人”稱號。作品入選《中國新詩年鑒》《中國散文詩九十年》《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10年詩歌卷》《江蘇百年新詩選》等百種作品選本。主編《江蘇青年詩選》。出版?zhèn)€人詩集《熱愛生命》《十品詩選》《一個人擁抱天空》《光芒涌出》《穿過時間的河流》等11種,另著詩歌文論集《且看菊花開放·十品詩話》。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居江蘇淮安。

  三、內容簡介

  本書是詩人十品多年來研究詩歌、品評詩歌的主要文章結集。共分六個部分,即十品詩語錄、詩學論、詩長篇、詩潮汛、詩隨筆和詩答問。全方位、綜合性地對中國詩歌進行研究和探討,記錄了詩壇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詩語錄”部分是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思想精華,不是詩歌卻勝似詩歌。“詩學論”部分對當時詩壇的先鋒詩歌有著重要的評述和廣泛的認可。作者本人是詩人,又是詩評家,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評論方面都有著一定的成就,文章集藝術性、學術性與可讀性于一身,是閱讀詩歌、研究詩歌、了解詩壇、走近詩人的最好的詩歌評論集。

  四、目錄

  序言

  第一輯  詩語錄

  十品詩語錄(142則)

  第二輯  詩學論

  詩歌的神秘與神圣

  詩歌的原創(chuàng)性的堅持與審美性的超越

  詩歌的事業(yè)觀與職業(yè)觀

  詩歌的審美情趣的變化與道德判斷的延伸

  現(xiàn)代詩歌藝術與審美的認識

  神性寫作向度·尺度·態(tài)度

  詩歌精神與神性寫作的終極理想

  《比目魚》在多維時空中的偶然邂逅——比較詩歌學的多重思維方式

  第三輯  詩長篇

  歷史的宿命與人生的交響——評劉誠長詩《命運·九歌》

  穿越躁動的純粹——評林忠成長詩《動物史》

  論長詩力度——評徐慢長詩《比惡夢短一厘米的事物》

  大呂黃鐘 長歌當風——評高世現(xiàn)長詩《酒魂》

  一部新時期航空中國夢的交響曲——評黃葵的長詩《海航之歌》

  第四輯  詩潮汛

  落霞與孤鶩齊飛——我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詩歌

  山峰正在悄然崛起——從《第三極》創(chuàng)刊號看第三極文學運動詩學

  世界與風景同在——第三條道路:二十一世紀初中國詩歌的一次集體詩學行動

  一架薔薇滿院香——談"第三條道路"的詩學意義

  激情與抒情——簡評“97金秋詩會作品輯”

  積淀著理想與放射著光芒——《江蘇青年詩選》掃描

  第五輯  詩隨筆

  我能否做一個詩人

  《熱愛生命》跋

  《九月的橡樹》跋

  《蝴蝶飛起》跋

  《十品詩選》跋

  《一個人擁抱天空》跋

  《光芒涌出》跋

  《世紀悲歌》跋

  我的世界有你沒見過的精彩——《穿過時間的河流》跋

  《純粹如雨》跋

  一枝一葉總關情——詩集《短歌三人行》序

  梅花零亂春夜——詩集《在天空打開自己》序

  如詩桃花爭艷春天——《桃花詩輯》序

  讀《元寫作》隨筆

  一個詩人的情懷——讀小海散文集《詩余錄》

  詩歌世界的眾妙之門——讀詩手記16章

  最后的燃燒

  定格靈動的詩意——簡評胡弦的詩歌

  華麗與鋒利中的詩歌魅力——簡評梁曉明的詩歌

  精致之美——簡評劉季詩歌中的精致美及其他

  春風自在楊花——簡評柳必成的詩歌

  成長與飛翔的翅膀——簡評蘇寧詩集《棲息地》

  第六輯  詩答問

  詩歌的理想主義者如是說——中國詩歌網·實力詩人訪談

  中國詩人調查問卷——答“越人詩”問

  中國詩歌調查·十品卷(詩生活網與或者詩歌網聯(lián)合調查)

  十品回答水上漂的十六個問題

  一個人擁抱天空,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訪當代詩人十品

  《新詩路》詩社2020年度調查問卷——十品回答問卷

  聚焦:2021’年度詩歌問卷——十品答卷

  跋:咬定青山  行穩(wěn)致遠

  五、序言

為新詩理論建設添磚加瓦

  汪政

  十品的詩論結集出版,一定要我在前面說幾句話,堅辭而不獲,只得勉力寫幾行以示祝賀。

  中國新詩雖說走過了百年歷程,但對一個新詩種來說,時間還是太短了,遙想從古詩到近體詩,那是多么漫長而曲折的歷程。所以,我總覺得說新詩已經定型,說新詩已經有了自己的傳統(tǒng),說新詩已經有了自己的審美型范都還為時過早。正因為如此,對新詩的一切思考與議論都是必要的,也是有價值的。對一種未定型的文學體裁與文學種類,我們一定懷著建設性的態(tài)度,看待一切意見與建議,千萬不能唯我獨尊,更不能以為自己就是對的,沒有哪個人能為新詩立法。真正的新文體的成長生態(tài)應該是眾聲喧嘩,應該是林木豐盛,應該是色彩斑斕,應該是雜花生樹,所有的立場都應該有其立身之處,所有的觀點都應該得到尊重。我非常向往新詩剛剛誕生時的那種歡欣和熱鬧,連同那些臉紅脖子粗的吵架也那么可愛,我也十分懷念新世紀文學之初有關新詩問題的討論,如果沒有“三個崛起”,真的很難設想有其后新詩的高潮。所以,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與文學種類的成長與定型,理論在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品當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理論的探索,沒有對創(chuàng)作實踐的總結與分析,新文學種類是不可能知識化的,而任何一種新文學如果要傳播、推廣、學習,那就必須知識化。某一文學種類的知識化即是對這一文學性狀的總結、概括、抽象。比如近體詩的對仗與押韻就是知識,有了這樣的知識,我們就可以學習,可以實踐。這樣的知識在知識學上稱為程序性知識,在這樣的知識指導下,人們就可以進入制造階段,一切生產都是如此,文學也不例外。但這種知識的獲得必須依賴理論對創(chuàng)作的分析與提煉,而且這一過程是長期的、反復的。在新詩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已經貢獻了許多知識,但這些知識是歷史性的,還沒有得到終極認可,比如新月派的“三美”就是非常著名的新詩知識,在它的指導下也誕生過不少名篇,但它并沒有被廣泛認可。所以,我們的探索還要繼續(xù),新詩的知識之路還很漫長。應該感謝像十品這樣的詩人,他們并不是專業(yè)的詩歌理論家,但卻保持著對新詩理論的巨大熱情,孜孜不倦地從身邊的詩歌現(xiàn)象做起,從同仁與朋友的詩歌實踐做起,從自身的詩歌反思做起,對新詩的許多重大的問題展開思考。這些思考是鮮活的,是與詩歌現(xiàn)場密切聯(lián)系的,提出的是真問題。我以為十品、連同與十品相似的詩歌工作者們的這些思考都是有意義的,它們是中國新詩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的成果應該被詩歌理論界所重視。

  我還要說到另一個問題,這就是詩人的詩論。從大的方面來說,文學藝術分為兩個大類,一為創(chuàng)作,一為批評?,F(xiàn)代社會分工后,好像有一種默契,以為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作,批評是批評,特別是隨著現(xiàn)代大學教育制度的成熟與學術體系的建立,創(chuàng)作與批評的分割就更突出了。但是,文學藝術史告訴我們,在美學、文藝學上提出卓越見解,對后代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重大而持久影響的有許多都是創(chuàng)作家。其實,以文學而言,我們應該這樣看,作家們的理論思考,作家們的批評是一種特殊的文學批評,他們可能不習慣于理論的嚴密,不在意遵循邏輯的規(guī)矩,但是他們有豐富的經驗,有真切的體驗,有感性的形象,有生動的語言,他們以另一種話語系統(tǒng)表達著對創(chuàng)作、對作品、對一切文學現(xiàn)象、文學思潮的看法。所以,不但不應該貶低作家們的理論話語,相反,應該鼓勵作家們在創(chuàng)作之余從事理論寫作,留下他們對創(chuàng)作的思考,留下自己的創(chuàng)作心得,留下他們在文學史上的身影,留下他們與社會和時代的審美共鳴。這些文字不僅是他們藝術生命的另一種證明,也是同行與后來者們的鏡鑒,更是文學史與文學理論研究的可貴資料。十品是詩人,又是詩歌活動的熱心者,更有著廣泛的理論興趣,如果不是他這次堅邀我做序,我還真的不知道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之余竟然積累下這么多的理論文字,這些文字內容廣泛,形式多樣,體現(xiàn)著作者對詩歌事業(yè)的熱愛,而其中的真知灼見更是值得同行們研讀和琢磨。

  再次祝賀十品新書出版,祝他創(chuàng)作更多的作品,繼續(xù)為新詩的理論建設做出貢獻。

  2021年4月2日(C3764次列車上)

  六、跋語

咬定青山 行穩(wěn)致遠

  十品

  我寫評論的“初心”不是想當評論家,而是相當一個詩人,一個好詩人。

  我知道,有一個很樸素的道理,就是若想進步就得不斷學習,不斷汲取。從前輩和大師的作品中獲得營養(yǎng);從同時代的認識和不認識的詩人中學習長處;從生活和生存中發(fā)現(xiàn)詩意、發(fā)現(xiàn)稍縱即逝得靈感。我在閱讀和汲取中嘗試著寫“讀后感”,由此又漸漸地變成了對閱讀得全方位追求和寫作的深層次思考,以至于抵達詩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慎始而敬終,行穩(wěn)致遠”《禮記》中的這句話似乎可以作為我為此努力的一個釋語。只有堅定信念,堅持始終,堅守底線,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我相信專業(yè)的魅力。醫(yī)人治病的專業(yè)是醫(yī)生;帶兵打仗的專業(yè)是將軍;教書育人的專業(yè)是教師。我們的世界和我們的社會已經文明到分工很細,專業(yè)很多,并仍在繼續(xù)發(fā)展中。就拿體育運動專業(yè)中的籃球與自行車來說,就是兩個不同的項目,其中專業(yè)程度也有各自的差異,如在訓練、表現(xiàn)、方式、形態(tài)、技能、強度、傷病、心理等都有著更符合自身運動項目的專業(yè)理論和實踐操作。這就是我說的“專業(yè)的魅力”。而做好任何一項專業(yè)如果不付出一定代價,這個專業(yè)是做不好的,更不要說做專業(yè)的做成專家了。同樣,詩歌也是一項專業(yè),如果不在這行中努力,即使天賦很好,也不一定有好的收獲。因此,我的寫評論,寫詩歌專業(yè)方面的文字,寫到這個份上,也就有點“開竅”了,這也完全基于我只想當一個好詩人而做出的一種“基本訓練”。沒有更高的奢望和期待,也沒有更遠的目標和規(guī)劃。只是不忘初心,咬定青山,破繭化蝶,成為自己。

  正因為沒有這許多可以變?yōu)?ldquo;包袱”想法,我所寫的所謂評論也就少了一些壓力,多了一些自信。在我整理多年的寫作積累的時候,遴選了這二十六萬多字的有關詩歌方面的稿子,集微成著,付梓出版。給自己一個交待,給自己熱愛的詩歌一個交待。

  2021年3月15日  (古鹽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