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羊城迎來幾位文學名家不約而同地來訪,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曉明,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館館長陳思和分別在大學城開講, 而著名作家余華也因為在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中獲獎來到廣州,27日,近年來非常低調(diào)的余華來到佛山國華紀念中學進行題為“我為何寫作”的講座,和現(xiàn) 場觀眾分享了他的創(chuàng)作故事和寫作歷程。昨天下午,知名作家阿來在廣東財經(jīng)大學演講,主題為《文學化想象的中國邊疆》的演講。
思想漫步,文學名家的到來讓四月的廣州文化生活格外豐富。南方日報記者在現(xiàn)場記錄了這些名家講座中的思想火花,以饗讀者。
余華:
承認自己
再也寫不出《活著》
在面對學生的講座中,余華特別回顧了自己幾部主要作品的寫作經(jīng)歷?!懊恳徊啃≌f的寫作都很不容易。當我開始寫長篇小說時,第一部《在細雨中呼 喊》在我看來是最難的,估計以后我都不會再創(chuàng)作《兄弟》這樣長篇幅的小說,50萬字的小說不會再寫了?!庇嗳A認為一個作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夢醒總是會變得 實際,“現(xiàn)在我對自己的要求不高了,再寫兩、三部長篇就可以了?!庇嗳A說。
談其最喜歡的作品,余華表示,他的《活著》發(fā)表至今已經(jīng)22年,但至今說起來卻心有余悸,不敢完整地重讀一遍。
“哪怕是朗讀其中的片段,每讀一遍,我都會哭一遍?!笔嗄昵?,余華曾經(jīng)在維也納大學進行演講。當時,學校挑選了《活著》的一個片段讓余華朗 讀。余華讀一段,旁邊的翻譯也跟著讀一段。讀著讀著,余華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淚。最后帶著顫抖的哭腔讀完了整個片段。當他放下書的時候,余華看到坐在前排的 校長也在偷偷地抹眼淚?!昂髞砦胰ト鸬鋾r,我的譯者安娜也要朗誦《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她朗誦時也是一臉難受的樣子。那一次之后,我就和所有人我再 也不讀《活著》,他們邀請我讀,我都會叫別人代讀?!?br />
《活著》是余華走向世界的第一本書,他曾經(jīng)把它稱之為“幸運之書”,直到去年,《活著》依然擁有暢銷書的銷量。“去年一年,《活著》依舊賣了 40多萬冊,而在美國,每一年的銷量,仍然有4000冊左右。我以前還很天真地認為,我還有能力寫出一部在比《活著》更受歡迎的小說,現(xiàn)在知道是不行 了?!庇嗳A說。
說起自己未來的寫作計劃,余華不再奢談文學夢想,更不再去想銷量?!笆O碌模椭灰?,寫我自己認為好的就可以了。我對我自己的要求其實并不高,我總共寫7、8部長篇小說就夠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了5部,再寫2、3部就基本完成了?!?br />
陳思和:
鄉(xiāng)土文學寫作
已走到盡頭
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館館長陳思和來到廣州大學城,以“如何閱讀和理解莫言的文學創(chuàng)作”為主題講座。陳思和是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歷程 的見證者,他對中國文學長期以來的關(guān)注,在中國批評家中是彌足珍貴的。陳思和在早年就提出屬于自己的完整的文學史,貫穿在他文學史當中的“民間立場”對于 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發(fā)展和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在很長時間里面,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建設(shè)。
“中國的現(xiàn)當代文學,尤其是小說一觸及鄉(xiāng)土就特別容易沾光的?!闭f起鄉(xiāng)土文學,陳思和把它歸結(jié)為中國當代文學最基本的主題,早已深入人心。 “我覺得鄉(xiāng)土文學是一個特別容易出成果的文學品種。但是這個品種在今天已經(jīng)走到頭了,我說走到頭,不是說以后就沒有鄉(xiāng)村文學。而是我們應該反思,像莫言、 賈平凹他們最得天獨厚的地方在于生活中的親歷,他們的生活和經(jīng)驗成就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
在討論到都市文學寫作的時候,陳思和認為作家在這方面的探索是艱難的,前面基本無經(jīng)驗可尋,巴金算是屬于少數(shù)涉及都市小說寫作的作家之一。 “今天的都市已經(jīng)成熟了,人們的經(jīng)驗也豐富了,寫起來不再那么棘手。但我們知道,中國有兩個題材的小說還是最容易成功的,一個是官場,中國是有兩千年官場 文化的社會,想出名就寫官場小說。第二個是寫農(nóng)村,農(nóng)村太悲壯了,故事是層出不窮的。寫農(nóng)村的,只要寫得好,一般也能迅速得到讀者青睞?!?br />
陳思和認為,都市文學要得到最高的評價,甚至被學界和大眾普遍關(guān)注,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是比較少見的。“我認為,都市文學要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風格是 很困難的,都市是瞬息萬變的,在上海像做夢一樣,僅僅一個世博會,上海就有12條地鐵線出現(xiàn)了。廣州也是一樣,可能因為地鐵的出現(xiàn),道路都會改變。在今天 這個時代,城市就像一個魔方,我們?nèi)绾伟堰@個空間升華到文學意義上的都市,美學意義上的都市,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難題?!?br />
陳曉明:
都市文學
不該再走消費主義路線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曉明以“文學:細節(jié)的力量”為題和廣州大學城學生進行了交流。陳曉明是和莫言、閻連科、余華這一批作家共同 成長起來的評論家,在講座中,他首先闡明了自己關(guān)于文學閱讀的觀點—“在今天進入讀圖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談論文學,更應該靜下心來閱讀文學,因為文學在任 何時候,始終是構(gòu)成文化傳承、文化傳播的最內(nèi)在要素?!?br />
他認為,上世紀80年代上半葉,中國作家崇尚歐美作品,向西方的現(xiàn)代派學習,并沒有真正回到中國的鄉(xiāng)村,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對中國作家來說是一種誘惑。
陳曉明強調(diào),拉美的經(jīng)驗帶給中國作家非常強烈的解脫感。“中國鄉(xiāng)村文學的確達到了一種高度,對世界文學來說也是巨大的貢獻,但這是僥幸,因為 出現(xiàn)了莫言、賈平凹這些作家,因為他們有深厚且獨特的傳統(tǒng)基礎(chǔ)。當50年代的寫作者在鄉(xiāng)土經(jīng)驗中達到了高峰,窮盡了之后,中國文學還能往哪兒走?”他提出 疑問。
“70后、80后不可能在鄉(xiāng)土敘事中超過50后,而50后在鄉(xiāng)村敘事中也不可能再翻出大的變化,他們最大的問題是要突破自己?!标悤悦髡J為目 前中國文壇的窘境值得作家反思?!澳栽诒贝笱葜v時也非常坦率地表示《蛙》的寫作過程中有十幾萬字都被推翻。這些作家非常認真,但是挑戰(zhàn)自己又是非常困難 的。”
在都市文學寫作的問題上,陳曉明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認為作家在對現(xiàn)代人的理解上還有所欠缺?!艾F(xiàn)在的80后作家不應該再在消費主義的路線上 走下去,為什么都市文學寫作總是出不來人,張欣算是都市文學寫作的的先鋒,再數(shù)下去就數(shù)不出來幾個能在都市文學寫作中的出色作家了,我認為很多作家對現(xiàn)代 人的理解不夠深刻?!标悤悦鞅硎?。
鏈接
余華談寫作現(xiàn)狀
“生活比寫作更重要”
去年,《第七天》在期待中面世,文學界和讀者對作品褒貶不一,眾生喧嘩中,余華卻意外“封嘴”,謝絕所有采訪,拒絕做出回應。他表示:“如果 一個作家在乎批評,那么他就真寫不下去了?!贝舜潍@得大獎的余華,依舊“口風很緊”,不愿多說什么,他告訴記者:“我現(xiàn)在不怎么接受采訪,因為我不想老是 重復自己的話。但是我一般都是最喜歡自己最新的那部作品,這點我并不掩飾?!?br />
講座中,余華從側(cè)面回應了《第七天》一直以來的爭議—“我認為一本書的價值,要到50年后才能判斷”。他還多次無奈地表示自己已經(jīng)老去,“我確實老了,到了我這樣的年齡,說句實在話,我覺得生活比寫作更重要,寫作比獲獎重要?!?br />
余華的作品中對底層人物總有著悲憫的姿態(tài),故事大多呈現(xiàn)了底層人物的生存哲學。《第七天》火車軌上的“棄嬰”楊飛讓人聯(lián)想起他第一部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中的孤獨少年孫光林,除此之外,余華還塑造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底層角色:徐福貴、許三觀、宋凡平等等。
“我是從底層出來的,所以我只能寫自己相對熟悉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描寫上流社會的人,我無法理解他們?!庇嗳A在講座中回 憶了2012年的一段經(jīng)歷,他曾為一名白血病女孩募捐,為此打電話給那些跟他曾有過交集、關(guān)系還不錯的有錢人,但得到的回復都是拒絕?!八麄儎虞m一頓飯就 吃掉兩三萬元,卻不愿意捐錢來幫助這個女孩。他們還苦口婆心地勸我不要去趟這道渾水”?!白詈螅且粋€成都的打工者捐出了自己的骨髓,還把過去幾年打工存 到的5000元捐贈給女孩?!斑@個打工者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從這件事情中我明白了,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我永遠只會寫他們?!?br />
現(xiàn)場一位熱心讀者和余華抱怨,不要總把故事寫得太“慘”了。余華認為,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就會明白個人情感和現(xiàn)實會有很大的沖突?!彪S著時間越來越久,我寫作越來越客觀,哪怕情緒有很大的起伏。因為人物的命運就是這樣,有些人就是遭遇了不公正的命運,所以你只能這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