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白紀實文學《天年》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2020-09-09 17:37) 5927735

  江蘇作家網訊  202099日,省作協(xié)報告文學工作委員會和南京市作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修白紀實文學《天年》研討會在南京召開。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汪興國,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汪政,省作協(xié)副主席、報告文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文寶,以及興安、劉大先、丁曉原、王暉、王振羽、李一、何同彬、韓松剛等評論家參加了研討。研討活動由汪政主持。


汪興國

  《天年》是省作協(xié)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的優(yōu)秀成果。汪興國在會上介紹說,省作協(xié)自2015年設立定點深入生活項目以來,共有75人次獲得立項資助,寫出了不少展現時代風貌的文學作品。他對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及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抱有深切期待,希望定點深入生活項目要定好地點、深入扎實、聚焦現實,作家要不斷提升自己觀察現實、思考現實、表現現實的能力,實現創(chuàng)作突破。他指出,本次研討的目的正是為了推動江蘇現實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壯大我省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力量,同時也希望將修白的《天年》作為“深扎”活動的示范樣本,為今后組織該類創(chuàng)作提供參照。


汪政

  《天年》的寫作有著堅實的調查基礎。作家修白用三年時間探訪多家養(yǎng)老院,與多位老人和護士交談,才取得了真實生動的第一手資料。書中記錄了14位老人臨終前遭遇的各種境況,很多故事和經歷感人至深。這是一份關于老人的臨終報告,其中探討的諸多議題讓現場專家深有感觸。


興安

  作為《天年》的出版方代表,作家出版社創(chuàng)意合作部主任、編審興安表示,當時接到這樣一本關注民生、關注根本問題的稿件,內心非常激動?!短炷辍凡粌H關注臨終老人,更著筆于老人身邊的人,寫他們對老人、對生命、對死亡的態(tài)度,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王振羽

  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副總編輯王振羽指出,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的當下,《天年》緊抓“養(yǎng)老”這一重大社會議題,體現了修白的現實關懷。這種現實意識也體現在作品的敘述風格上,修白一改以往華美細膩的小說文風,在樸實無華的表達中,對衰老和死亡進行了真實和不加掩飾的呈現。


李一

張文寶

  這種真實將生命終點的沉痛與孤獨展露無遺。對于有過類似經歷的蘇州大學副教授李一來說,《天年》幾乎真實得讓人有些不忍卒讀,它仿佛開啟了一道黑暗閘門,讓我們看到人們年老后有可能生活在一種怎樣的境況里,讓我們看到真實的老年狀況可能是什么樣子。當然,作品中也不全是痛苦和孤獨。如張文寶所說,書中也透漏出些許光亮,像阿梅、小田,她們身上代表了人性的光明和社會的善良,這種光亮也因真實而更有力量。


劉大先

  以一個兒女親歷父輩死亡的痛苦經驗為基礎,修白在《天年》里還意圖探討更深層、更廣闊的社會問題和人性問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民族文學研究》副主編劉大先看來,家庭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于是它和人性這樣一種永恒的東西之間,始終存在著張力和沖突。《天年》觸碰到了這一點,它以養(yǎng)老院為切入口,涉及醫(yī)療養(yǎng)老制度、性別結構、老人的精神和肉體需求、死亡觀念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帶來情感沖擊、義利之辯、觀念變化,這些轉變和沖擊可能就是時代變革前的征兆。


丁曉原

  《天年》其實是作家修白第一部長篇紀實作品。多年深耕小說創(chuàng)作的修白,在這部作品中代入了小說家的深刻印記,這也引起了現場專家關于非虛構寫作的熱烈討論。常熟理工學院教授丁曉原認為,《天年》有意義、有價值地拓展了非虛構寫作,它是基于寫作對象內部的低姿態(tài)的、真誠的寫作,也是講究敘事、具有滋味的非虛構寫作。修白遠離宏大敘事,在“生活之中”展現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但作品確實存在文本界線不清晰的問題,有虛實交雜的特點。


王暉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暉也就此表達了看法。王暉認為,在寫作方式上,小說更多是直接呈現,作者要隱藏在文本背后;而紀實文學則通常采用講述的形式,作者要與文本世界拉開距離,以此引導讀者獲得閱讀真實感。由這一點來看,該書整體呈現方式更有小說的意味。


何同彬

  《鐘山》副主編何同彬對修白的創(chuàng)作關注已久,在他看來,這本書帶有修白強烈的個人化印記,寫作文體界線不清的原因可能也部分來源于此。在《天年》中,修白以女性作家的敏感和敏銳,揭示生命由衰老到死亡的過程中,生理的變化如何導引出倫理的畸變,如何誘發(fā)人的欲望、利益的糾葛。這是修白特別擅長和專注的寫作視角。這里有她對衰老和生命消逝過程中的丑陋、痛苦的深切凝視和真摯同情;也有對死亡及死者的自由和尊嚴等衍生問題的深刻探討。它帶有作者的主觀表達,這一方面帶來了很多深刻性、復雜化的呈現;一方面也可能對題材的客觀、全面造成損害。

  修白在研討過程中多次回憶起三年來的觀察采訪經歷,她講起老人的困境時說,又回憶起書中郜爺爺的臨終故事。她說,“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需要傾訴,需要抒發(fā),這才寫了這部作品。這些人、這些事仍然歷歷在目,在我腦海里進進出出。”她想知道,如果我們無法選擇生死,那我們是否能選擇有尊嚴地離去。面對永恒的死亡,所有人應該善待老人、尊重生命、尊重老人。(俞麗云)

媒體鏈接:

文藝報:《天年》研討會舉行(點擊查看)

文學報:當“養(yǎng)老”成為社會性話題,文學如何呈現?(點擊查看)

新華日報:聚焦養(yǎng)老院的“隱秘角落”,修白《天年》呼喚“向死而生”(點擊查看)

現代快報:在養(yǎng)老院陪侍父親三年,修白《天年》見證“死亡的痛苦過程”(點擊查看)

紫牛新聞:真實記述人生的終點,修白紀實文學《天年》研討會舉行(點擊查看)

鳳凰網:修白紀實文學《天年》:記述生命落幕(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