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是加強國際能力建設的中心任務。話語本身就是一種權力,具有建構性功能。米歇爾·??略赋觯?ldquo;話語傳遞著、生產著權力;它強化了權力。”話語是權力的載體和呈現,深刻影響著權力的發(fā)展。當前國際話語格局是“西強我弱”,因此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加強中國話語建構,不斷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其一,要加快國際話語生產,解決好“講什么”的問題。要圍繞世界減貧問題、全球環(huán)境問題、全球維穩(wěn)問題、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等加快國際話語生產,不斷生產出具備中國特色的代表性話語,如中國夢、“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人類共同價值等,不斷構建具有中國標識性的話語體系。其二,要轉換國際話語敘事方式,解決好“怎么講”的問題。要融通中外話語文化,融貫中外對人、事、物的話語闡釋和宣介習慣,以世界人民普遍接受的話語敘事方式進行國際傳播。特別要加強數字化敘事,以圖、文、音、影的方式形象生動地進行話語敘事,讓世界人民更好、更便捷、更全面地認識中國。其三,要依托國際話語平臺,解決好“哪里講”的問題。要依托首腦外交活動、領導人會晤機制、各類國際會議、人文交流活動、國際體育競賽等國際平臺積極發(fā)出中國聲音、傳播中國精神、表達中國訴求、宣介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方案,使中國話語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聲音,提升中國話語的創(chuàng)造力、傳播力、公信力、感召力、影響力。其四,要加強國際話語人才培育,解決好“誰來講”的問題。人才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建強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要制定國際話語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完善國際話語人才培養(yǎng)體系,暢通國際人才培養(yǎng)渠道,造就一大批融通中外歷史文化、掌握國際傳播技術、精通媒介信息運營的專門人才,不斷把人才優(yōu)勢轉換成國際傳播優(yōu)勢,推動我國走進國際話語格局中心。
加強中國媒體建設,走進國際輿論格局中心
造就強有力的外宣旗艦媒體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基礎支撐。外宣旗艦媒體是中國共產黨對外宣傳的喉舌。當前,西方主流媒體主導國際輿論走向,導致存在太多我國被誤解、被污蔑、被抹黑的錯誤言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國際輿論格局是西強我弱,西方主要媒體左右著世界輿論,我們往往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傳不開。這個問題要下大氣力加以解決。”因此,要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外宣旗艦媒體。只有走進國際輿論格局中心,才能營造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其一,要加強外宣旗艦媒體的導向性,加強國際輿論引導力。要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形成信息采集、轉換、生產、傳播、互動、反饋一體化發(fā)展的國際媒體傳播鏈條,順應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可視化、社交化、視頻化的發(fā)展趨勢,充分利用大數據、區(qū)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貼近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強有力地向世界各國講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把國際輿論引導到有利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方向上來,不斷提升引導國際輿論走向的能力。其二,要加強外宣旗艦媒體的斗爭性,加強國際輿論批判力。批判是思想的搏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斗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那些妖魔化、污名化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言論,要及時予以揭露和駁斥。”外宣旗艦媒體是進行國際輿論斗爭的重要武器,必須鞏固外宣旗艦媒體的政治立場,提升外宣旗艦媒體的斗爭精神和斗爭藝術,通過外宣旗艦媒體有力駁斥西方敵對勢力鼓吹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霸權論”等錯誤論調,有力批判國際輿論對我國的惡意污蔑、唱衰、圍堵。其三,要加強外宣旗艦媒體的權威性,加強國際輿論號召力。權威性是提升外宣旗艦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基礎。一個喪失權威性的媒體,是難以產生國際輿論號召力的。外宣旗艦媒體要以過硬的專業(yè)性為基礎,堅持宣傳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增強在國際輿論領域的可信度和認同度,圍繞重大國際事件和國際熱點問題作出客觀公正的媒體闡釋與宣介,及時有效地回應國際輿論問題,積極引導國際輿論發(fā)展走向,不斷加強國際輿論號召力,推動我國走進國際輿論格局中心。
加強文化認同,走進國際文化格局中心
加強文化認同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根本要求。文化具有建構性,能憑借自身的獨特魅力產生廣泛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從而把文化的力量轉化為推動一個國家發(fā)展的現實力量。文化是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國際文化格局仍然是西方國家在主導,這種世界文化格局導致世界文化發(fā)展具有排他性,壓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遭到西方國家的遏制和壓制。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就要加強文化認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推動中國文化走進世界文化格局中心,打破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文化格局。其一,加強創(chuàng)造轉換,提升文化轉化力。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中,要提升中國文化的創(chuàng)造轉換能力,找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共通性,把中國傳統(tǒng)天下為公和天下大同的社會理念、民為邦本和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天人合一和萬物并育的生態(tài)理念、講信修睦和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等文化理念融入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傳統(tǒng),以世界人民普遍接受的文化習慣來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人民全面認識中國、理解中國、支持中國。其二,加強情感共振,提升文化感召力。在國際傳播中,要以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為主線,把握大勢、區(qū)分對象、精準施策,遵循差異化和分眾化的原則,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把具有永恒魅力和當代價值的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出去,使其成為溫潤人心、啟迪心智、滋養(yǎng)心靈的文化食糧,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進世界人民的內心深處,不斷提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召力。其三,加強文藝輸出,提升文化影響力。文藝輸出是國際傳播的重要方式,是傳播中國獨特的價值觀念、道德理念、審美情操的重要文化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yōu)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這就要求,要圍繞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加快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學、藝術和影視等文藝作品,努力創(chuàng)造更多既反映中國價值觀念、精神文明、道德品質,又具有思想性、創(chuàng)造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國際文藝作品,以此不斷提升文化認同,推進中華文化走進世界文化格局中心。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新時代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供的重要歷史機遇,是事關我國對外發(fā)展的重大任務。必須要在“走出去”的基礎上,著力加大“走進去”力度,通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我國走進國際話語格局中心、國際輿論生態(tài)中心、國際文化格局中心。
作者系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