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些小說的時候,我沒有刻意寫成一個系列。合集出版,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在反復書寫一個主題:出走與歸來。”這場紙上的出走與歸來,也讓“文學之都”南京與湖南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產生神奇的聯(lián)系。4月20日,作為南京市作協(xié)“他們在南京寫作”系列活動之一,青年作家鄺立新攜新作《告別文星鎮(zhèn)》做客世界文學客廳,與知名作家、編輯展開對談。
“在這么一個喧囂、浮躁、碎片化的時代,大家能坐下來聊一本書,談論一本書,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循著鄺立新的一聲道白,人們看到了在時間深處,一個湖南鄉(xiāng)村少年與他的文學世界。這個文學世界寫滿了他的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跟家鄉(xiāng)有什么關系呢?在我們使用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們應該能夠體會到其中比較細微的差別。”作家朱輝認為,家鄉(xiāng)每人都有一個,但只有你離開了,你才真正擁有了故鄉(xiāng)。從故鄉(xiāng)出走后的鄺立新,卻在不斷返鄉(xiāng)中對故鄉(xiāng)有了重新認識和審視,并通過手中之筆展示著跟故鄉(xiāng)之間在情感、文化和觀念上的聯(lián)系。
當故鄉(xiāng)成為文學中的坐標,鄺立新已經用兩本書來重構他對故鄉(xiāng)復雜而糾纏的情感。一本是散文集《勿忘心安》,一本則是小說集《告別文星鎮(zhèn)》。“《告別文星鎮(zhèn)》收錄的小說大多寫于2019年之后。那一年,我的散文集《勿忘心安》大部分文稿都已完成。看著將要印成紙質書的電子文檔,我心中充滿歡喜,同時又有一種‘言不盡意’的惆悵。”
作為散文集的延續(xù),《告別文星鎮(zhèn)》由11個故事構成,均圍繞“文星鎮(zhèn)”展開敘述。在鄺立新筆下,那些過往的片段、瞬間、模糊記憶被放大、被擴充,并經合理的想象,最終成為一個個虛實莫辨、結構嚴整的故事。
11個故事,同時也是復活故鄉(xiāng)的11種面孔。它們都被擱置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初這段時間內。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可以看到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和人物精神狀態(tài)。其時,轟轟烈烈的南下打工潮,為鄺立新所處的鄉(xiāng)村帶來了劇烈的變化。
“我寫下這些小說,似乎也是為了跟故鄉(xiāng)好好告別。”對鄺立新而言,這種告別并不灑脫,甚至更加血肉相連,正如作家走走所說,她在諸多篇目中看到了兒童視角,即每個人都想離開文星鎮(zhèn),最終卻都離不開。但在作家王嘯峰看來,出走倒不如歸來,“歸來”在當下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明明知道自己回不去,但那里有你喝過的井水、嬉戲過的河流、勞作過的土地,以及埋葬祖輩先人的山川。每天在城市里生活,身體卻流淌著故鄉(xiāng)的血液。”出現(xiàn)在鄺立新筆下的人物,有文星鎮(zhèn)上的精神病人,有文星鎮(zhèn)第一個網約車司機,有患不治之癥從城市回到文星鎮(zhèn)的青年,也有在外面做生意不順、回鎮(zhèn)上做生意依然不順的女子,還有來文星鎮(zhèn)的疑似“逃犯”,更有文星鎮(zhèn)上談著戀愛的年輕人。
“可見鄺立新很善于觀察人,從周圍的人身上習得他們的經驗,并且在小說中進行豐富的創(chuàng)造。有控制力的敘事,讓情感表達更沉著。”在《西湖》雜志編輯部主任李璐看來,與文星鎮(zhèn)生活相對的,常常是小說敘事者“我”所在的城市生活,它們在與“文星鎮(zhèn)”遙遙相望,這讓不斷被書寫的“文星塔”有了坐標系意義和特殊的象征意義。
此外,小說所彌漫的誠摯情感,也讓有著多年鄉(xiāng)村生活經歷的作家陳武感同身受。他說,小說里的鄉(xiāng)村百姓、小河、小溝、小山等,都會讓他聯(lián)想到自己當年生活中的景致,“故鄉(xiāng)和城市之間的撕裂、鄉(xiāng)村和鄉(xiāng)村之間的撕裂、鄉(xiāng)村人和人之間的撕裂,在我身上,在不同的時期,一直到現(xiàn)在還在不斷地顯現(xiàn)。所以我們對故鄉(xiāng)既親切又陌生,同時既陌生又親切。”
鄺立新從湖南鄉(xiāng)村,輾轉長沙、武漢、蘇州等多個城市,最后落腳南京,至今已有12年。
“工作幾年后,我從蘇州調動到南京,重新回歸一個人的生活。沒有家庭牽絆,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起來。”作為武漢大學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碩士,鄺立新感性與理性兼?zhèn)?,初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他所有的感官都打開了。于是,本地人習以為常的風景,在他看來都別有一番滋味,一個充滿故事又有活力的南京老鼓樓就出現(xiàn)在了他筆下,“一座燈塔、一條巷子、一家書店、一條河流,甚至一場雪、一陣風、一碗面,都讓我無端生出許多幻想。”
慢慢地,鄺立新像所有新南京人一樣熟悉了這座城市,他會在午飯后去南大散步,走遍校園每個角落;下了班,跟三五個好友去玄武湖,跑完人生第一個十公里;在車流環(huán)繞的民國老建筑中,看完許多之前渴望卻沒有時間閱讀的書……
南京給予鄺立新的,似乎都是“文學性”的:他憑借短篇小說《無人值守》和散文集《勿忘心安》兩次獲得金陵文學獎;2022年,他入選省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的江蘇文藝“名師帶徒計劃”。他一直都記得那天的場景:手機鈴聲響起時,他正在家里洗碗,手上全是泡沫,差點錯過了那個重要電話。
“文學可能對我們的工作、家庭,其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幫助,但文學是我們洗碗的時候接到的一個電話,能讓我們從無聊的、平庸的、瑣碎的生活當中暫時脫離開來,用另外一種眼光來看待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鄺立新說。
鄺立新,青年作家,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碩士,中國作協(xié)會員。出版散文集《勿忘心安》、小說集《告別文星鎮(zhèn)》,在《北京文學》《青年文學》《雨花》《西湖》《長江文藝》《福建文學》《山西文學》《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青春》等刊物發(fā)表作品。作品曾獲第十屆、十一屆金陵文學獎。短篇小說入選中國作家網優(yōu)選中短篇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