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何平
何平:當下文學批評跟文學的關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第一是批評家文學觀念的教條,今天大量的文學批評都是這樣一種無意義的寫作;第二是這是一個文學交際的時代,許多批評家把一些平庸之作哄抬成當下重要的文學寫作;第三是在當下的文學生產當中,文學作品成了原料。我認為五四一直到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批評傳統(tǒng)的,既批評家參與或進入到文學生產當中。批評家參與辦刊和出版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在新時期文學得到延續(xù)。
2017年1月,我開始在《花城》主持“花城關注”欄目,嘗試批評家介入到文學生產的編輯出版環(huán)節(jié)。在我的想象中,文學期刊是公共藝術空間,像美術館往往有策展人,我從《策展簡史》得到啟發(fā)做一個“文學策展”的概念,就是把“花城關注”欄目想象成類似公共美術館那樣的文學空間。其實,每一種文學發(fā)布行為、媒介和途徑都類似一種“策展”。那如何“避免將自己的觀感和見解施加到別人身上”?或許,我們只是誠實地做一個文學現場的漫游者和觀看者,一個“報信人”。我們當然有我們的觀感和見解,但在沒有把握已經充分打開文學現場之前,觀感和見解還是隱微、協(xié)商和謹慎一些好。
經過近二十年網絡新媒體的洗禮,全民寫作已經是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文學”事實。大眾分封著曾經被少數文學中人壟斷的文學領地,那些我們曾經以為不是文學,或者只是等級和格調都不高的大眾文學毫不自棄地在普通讀者中扎根和壯大,進而倒逼專業(yè)讀者正視、承認和命名,文學的邊界一再被拓展;與此同時,一些更為極端更小眾的文學實驗卻也頑強地在小范圍的圈子里被少數人實踐、傳播和欣賞。
中國政府網 中國文明網 人民網 新華網 光明網 學習強國 中國作家網 中國文藝網 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文化報 中國現代文學館 中國詩歌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 騰訊文化 中國新聞網 中國江蘇網 我蘇網 新華報業(yè) 四川作家網 《鐘山》雜志社 中國作家網 新華網副刊 新華網圖書頻道 新聞出版總署 中國詩歌網 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作家網 廣東作家網 作家網 北京作家網 山東作家網 貴州作家網 中國藝術批評 中國文聯網 浙江作家網 上海作家網 蘇州文學藝術網 湖北作家網 遼寧作家網 河北作家網 中國詩詞學會 海南省作協(xié) 陜西作家網 江蘇文化網 鐘山雜志社 張家港作家協(xié)會 江西散文網 中華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網 福建作家網 鳳鳴軒小說網 百家講壇網 東北作家網 四川作家網 中國報告文學網